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『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』永利yl23411no1:锻造新时代的新工科

2022年12月22日 21:57    浏览次数:

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,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的新工科应运而生。为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新工科人才,永利yl23411no1(威海)永利yl23411no1,面向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,以项目为链条设计课程,实现学科交叉融合、产教深度融合,广大师生在科技前沿不断创新突破。



   

   
1     

前不久,在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,永利yl23411no1(威海)永利yl23411no1的“电子散热”项目,从340万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获国家金奖,刷新了校区最好参赛成绩。


这个主要由本科生组成的团队,成立于2017年。那一年,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计划。此前,全国工科专业普遍存在专业设置面窄、交叉融合弱等问题,与互联网和工业智能时代的生产需求日渐脱节。

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,新工科以新的专业设计和融合应用,可大大激发学生创意能力,培养更多创新人才,是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有力支撑。



永利yl23411no1常务副院长王丽表示:我们要有这样一些研发人员,对材料专业要懂得,还要懂得结构的设计,还要懂得控制相关的一些专业。

响应国家号召,永利yl23411no1,作为山大威海校区唯一的工科学院,按照融会贯通、以点带面的理念,重塑人才培养体系,探索从学科专业导向向产业需求导向、从学科分割向跨界融合的转变。



永利yl23411no1副院长郭春生说:“我们首先建设两个新工科专业,一个是机器人工程,一个是智能制造工程,后来我们又建立四个辅修专业,为了让学生能够去交叉融合,2019年,开始筹划建立双创(创新创业)基地。”



   

   

   
2    

郭春生是研究传热的老师,以双创基地为平台,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,带着十几名同学,在电子散热领域,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。



永利yl23411no1学生李华杰介绍说:“我们平时在用手机,用电脑的时候,发热特别严重,会影响我们使用它的性能。”

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就像一个个“火球”,不断产生热量。如何给这些“火球”降温,是全世界研发人员面对的共性难题。电子散热团队在交流碰撞中,萌生了一个新想法。

李华杰说:“尽可能地把散热器做薄做小,同时,又要保证它的散热性能提升。”

围绕这个目标,团队成员分头组队,自学知识。老师们则要围绕项目需求,重新设计课程。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,都是一个新挑战。



这个金属圆柱体叫毛细芯,它决定着散热器的性能。仅这个部件的研制,就涉及机械、电子、材料、控制等多个专业。项目需求把多学科的同学组织在了一起。大家通过一次次试验,大幅提升了毛细芯的性能,研发出硅基超薄环路热管,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,节能20%以上,为芯片散热提供了解决方案。



郭春生说:“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人才,这样的过程,不但锻炼他自己的能力,还可以跟不同学科的人去交流。”

王丽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历,近年来,她也深深地为生产与科研的脱节而感到焦虑。

王丽说:“上游研发出一些好的材料,要到下游去推广应用的过程当中,你就会发现,下游企业对新材料不那么容易去接受,我们希望能够把上下游给连接起来。”



为此,她组建起了一支由材料、机械、控制学科形成交叉的创新团队,通过走产教融合之路,引导同学们搭建起上下游贯通融合的思想意识和知识体系。

目前,学院与华为、山东量子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企业“牵手协作”。企业需求就是他们研究的课题,企业产品也是他们的实训素材。



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研发总裁吴局业表示:华为数通与永利yl23411no1共建未来网络拔尖人才实验班,通过共建特色课程、实验平台、实践基地等措施,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,科创水平大幅提升。

现在,永利yl23411no1已经形成了“新专业锦上添花,传统专业老树新花,学科交叉遍地开花”的学科发展新格局,学生整体科创能力显著提升。



   

   

   
3    

在创新型、实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,永利yl23411no1(威海)永利yl23411no1,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各个环节,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、关注世界,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需求学习知识、砥砺本领,勇担时代责任。



“为天下储人才,为国家图富强”,是山大师生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,这也成为永利yl23411no1(威海)永利yl23411no1的老师们润物无声的教学理念。

在数学物理方法课堂上,老师以爱国故事为主线,把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跟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,让思政之“盐”溶于课程之“水”。



永利yl23411no1控制系主任程昀说:“他们以后是国家科研的中坚力量,爱国情怀,工匠精神,从刚开始就要烙在他们的心上。”

在无人驾驶智能车领域,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。为强化学生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,激发投身科研探索的兴趣和潜能,2008年起学院组建智能车团队,通过不断参加全省、全国大赛,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。



今年的比赛,为了将车辆速度从每秒两米提到三米,团队成员进行了半年攻关。

永利yl23411no1实验中心主任王小利说:“我们这个实验室是全天候的开放,尤其是种子队在通宵来调这个车,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。”

在这个过程中,挫败和失败是常态,坚持和忍耐也是常态。正是靠着这股劲头,一拨又一拨的小伙伴们创造了七年获得省赛第一、三年获得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。



不久后,这批成绩优异的大学生,就要分赴北京、上海等地继续深造。临行前,他们来到先贤林,再次重温历届山大校长们的谆谆教诲。无论走多远,他们都将铭记心中的信念。



王丽表示:永利yl23411no1是双一流高校,学科的设立,还有学生的培养,一定要围绕着国家的重点重大急需。



   

   

   
4    

校园的深夜,工程楼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。海水淡化团队成员还在试验、分析……团队的同学们已经接续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六年的探索。



永利yl23411no1学生刘淼告诉记者:“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,要么就是会耗大量的电,要么就是会造成很大的污染,那未来我们一定是需要更加先进的、更加零能耗、更加环保的这样的一种方式。”

2016年,学院的一群大学生在游览刘公岛的过程中,得知岛上居民获取淡水是个难题。通过进一步了解,我国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的海岛就有6500个以上,其中有居民的450多个。



淡水问题困扰着大量海岛区民。这让他们萌生了一个念头——用科技力量实现海水淡化。

刘淼表示:我的信条就是,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去创新的罗盘。

六年来,他们先后尝试将航天热控、智能传感、冷却辐射等一大批新技术应用到海水淡化过程中,不断试错、不断改进,成果也日渐成熟。前不久,第四代海水淡化装置获得第十四届节能减排大赛国家级双项一等奖。



郭春生表示:我们刚开始一套装置,还是一堆于散落在地上的一些装置,到了刘淼他们做这个小装置的时候,实际上是应用了一个更新的技术,薄膜的技术,它的应用场景就更广泛了,它最大的好处是实现了更加小型化。



永利yl23411no1学生杨珺博介绍说:“这个膜的特点就是它在大气窗口8到13微米这个波段,直接能够把热像一束光一样穿透到外太空,那这样的话,就实现了从高温到低温这样一种无能耗的散热方式。”

一路走来,一粒粒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同学们的心里生根发芽,每一名同学的科研创新梦,也正逐步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。



永利yl23411no1党委书记王福安表示:以融合发展,科创育人为抓手,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建设,教导学生要牢记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,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实干家,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
稿件来源/先锋IDOL公众号